B 號公寓位於斯洛伐克 Kopčianska 街上的一棟新建住宅內。原始格局包含兩間臥室、一處結合客廳與廚房的開放空間,以及一間浴室。屋主在施工期間的客變階段邀請當地設計團隊 Grau Architects 進行調整,重新梳理空間比例,使住宅更貼近自身的生活節奏。設計團隊將原本獨立的廁所整合進浴室區域,藉此釋放出更多面積予廚房與主要公共空間。廚房內,一座自地面延伸至天花板的高櫥櫃,不僅有收納電器與各式生活用品的功能,也與浴室共同構成整體設計的核心:一個貫穿公寓的「空間盒子」。室內以純淨的白色牆面、大面積的落地紗簾,以及淺灰色的無接縫地面為基底,日光得以毫無阻礙地灑入,奠定了整體空間明亮、通透且輕盈的基調。這個決定性的格局調整,不僅最大化了空間坪效,也為後續一系列獨特的設計概念。像是「空間盒子」與機能性色彩的植入,鋪設了完美的舞台,展現了如何在有限的公寓坪數中創造出超越實際面積的空間感。

一、以空間盒子為核心 打造光線流動的北歐機能結構
這間公寓的設計核心圍繞在「空間盒子」spatial box的概念。設計師將餐廳區的頂天收納櫥櫃與浴室整合為一個獨立量體,形成貫穿整體的結構主軸。這個「盒子」以淺色木質貼皮包覆,既提供充足的收納機能,也成為公共區域中溫暖而穩定的視覺焦點,明確界定了公私領域的界線。浴室外側以玻璃磚牆取代實牆,半透明的材質兼具遮蔽與穿透效果,使柔和光線得以滲入走廊,改善原有採光不足的問題,同時呼應設計主題中「獨立材質量體」的概念。光線在不同材質間流動,讓空間呈現出層次與呼吸感。這個「空間盒子」不僅整合了機能,也成為住宅的視覺樞紐,與周圍開放區域形成對話。各種量體以獨立姿態佇立於空間中,有的未頂至天花板,有的懸浮離地,藉由輕盈結構與精準比例,讓空間在開放與分隔之間取得優雅平衡,並為日常起居注入豐富的視覺與感知體驗。像是懸浮式廚櫃的不落地設計,完美詮釋了空輕盈感;橫跨餐桌上方的極簡線性吊燈,則進一步延伸水平視覺,勾勒出整體空間的平衡節奏。

二、以色彩定義機能 構築明晰又柔和的生活節奏
在這個以白、灰、淺木色為基調的空間中,色彩的配置扮演了定義機能的關鍵角色。設計團隊在公寓中進行了精心的色彩規劃,依據不同區域的功能設定對應主題色調,將色彩與「用途」緊密連結。代表「工作」機能的黃色,被精準地應用在廚房中的懸浮櫥櫃上,這抹淡奶油黃明亮而不喧嘩,為烹飪區域注入活力。相對地,淡藍色則被指定為「休憩」的符號。從餐廳中雕塑感十足的餐桌、玄關入口處的穿鞋長凳,到臥室內造型一致的梳妝台,甚至是浴室中的牆面磁磚,這股寧靜的藍色調以其厚實、穩重的量體形態,串聯起所有需要停歇、放鬆的角落。此外,所有的「儲物」機能,如頂天櫃,均統一使用淺色木皮元素,避免了大面積櫃體可能帶來的壓迫感。而白色則象徵「放鬆」,體現在床架與電視牆系統上,使其完美融入背景,保持空間的純粹與寧靜。在這個設計案中,色彩不僅是裝飾語彙,更是機能的延伸;家具亦非靜態物件,而是能彼此對話的獨立量體。它們共同構築出一個結構明晰、視覺輕盈且蘊含當代美學精神的生活空間。

三、從材質比例到光影節奏 詮釋當代北歐機能美學
B 公寓的整體設計清晰的將設計哲學轉化為具體的居住空間。設計團隊透過「獨立材質量體」的策略,巧妙地在開放的平面中置入了廚房、餐桌、儲物櫃等機能單元。這些元素各自作為雕塑般獨立的存在,彼此間保持著恰到好處的間隔,從而實現了貫穿全案的「空氣感」。色彩計畫在這個裝潢案件中更是超越了裝飾,升級為一種直觀的空間語言:黃色引導工作、藍色邀請休憩、木質收攏儲物、白色提供放鬆。這種以機能定義色彩的方式,使得空間佈局一目了然,充滿秩序感與趣味性。從玻璃磚牆的透光巧思,到懸浮廚櫃的輕盈體態,再到雕塑般存在的彩色家具,每一個細節都反映了設計師對材質、光線和比例的精準掌控。最終,B 公寓呈現的是一個功能清晰、視覺輕盈且充滿現代美感的居住環境,它不僅美觀,更是一個能靈活適應居住者需求、充滿個性的家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