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充滿浮誇裝潢與過度設計的城市街景中,這間位在印度海德拉巴Film Nagar的咖啡館,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態度登場。它不刻意追求吸睛的視覺衝擊,也不靠網美打卡製造流量,而是選擇讓商業空間回到建築與材料的本質,透過靜謐理性的語彙,讓設計自然展現自己的特色。這間約 98 坪的空間由在地設計團隊 naav studio 操刀,整體呈現出一種乾淨、節制的氣質。地板使用灰色磨石子,搭配牆面與天花板裸露的水泥材質,沒有過多裝飾,也沒有刻意塑造風格,反而讓原始材料的肌理成為空間的主角。這種設計不是冰冷的極簡,而是一種安靜的秩序感。透過材質的真實面貌與幾何的控制語彙,營造出既純粹又具有層次的空間體驗。設計團隊將「受控的對比」作為核心概念,讓粗獷與細膩、飽和與留白、輕盈與厚實之間產生張力。這種張力不是衝突,而是一種精準拿捏後的平衡,讓空間看起來克制卻不單調、理性但不乏情感,也因此吸引了那些真正關心設計細節與氛圍的人。在這裡,喝咖啡不只是日常消費,更是一場細膩空間語言的體驗。
一、深藍吧檯與紅色線條 交織視覺焦點
走進空間,第一眼就會被藍色的大型吧檯吸引,像一件雕塑般設立咖啡廳的正中央。吧檯消的表面處理,在大面積的灰背景中顯得穩重深邃。吧檯的上方搶眼的紅色金屬管線懸吊著菜單板,以鮮豔對比引導視線。這組藍與紅成為空間的雙主角,既鮮明卻不衝突,成為整體視覺節奏的主軸。這個空間中的色彩策略明確,構成空間本身的節奏與結構。藍、紅、綠的運用有著乾淨利落的態度,鮮明卻不互相干擾,成為空間裡結構的一部分。。灰色磨石地板與裸露混凝土牆面彼此呼應,材質的粗獷感與色彩的細膩對比,營造出強烈的在地連結與工業美感。天花板上的幾何凹槽網格結構,與地面不鏽鋼嵌入線條相互呼應,上下對話,形成一種有序的流動感。撒入室內的光線透與暖色調燈光疊加,也在天花板的凹槽中形成明暗交錯的光影節奏,使空間更富層次感。這些元素堆疊成咖啡廳中乾淨俐落的設計語言。每一次抬頭與俯瞰,都能感受到設計師在控制與隨性之間的精準拿捏,為顧客營造一個既冷靜又溫暖的氛圍。
二、玻璃磚展現透光層次 並展現科技感
與藍色櫃檯相對的位置,一座由玻璃磚構成的座位平台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空間語彙。雖然形式上接近一般磁磚,但其材質帶有微微透光的特性,使整體視覺感受更輕盈、通透,也為空間增添了一種科技感與像素感的趣味。平台的高度設計不盡相同,像是階梯般自然展開,讓人可以自由選擇坐姿角度與互動方式——有些像桌面、有些像座椅,使用上並沒有明確界線,反而創造出一種自在與彈性。這種模糊界線的設計,也讓空間使用更貼近日常。從上往下看,玻璃磚的排列也與天花板的格狀結構互相呼應,在垂直方向上建立了節奏一致的視覺邏輯,讓人感受到上下之間的關聯性與秩序感。而平台後方的牆面則特別保留了水泥本身的自然肌理與色階變化,像是長時間風吹日曬留下的痕跡,既粗獷又詩意。這一抹不刻意修飾的自然紋理,為這樣一個幾何、理性的空間注入了更多情感,使整體氛圍多了一份柔軟與溫度,也讓人在理性秩序中找到細膩的人味。
三、座位排列用色和材質 展現細膩氛圍
咖啡廳中其餘的座位配置也像是一幅經過精心安排的微型舞台。每一組桌椅不只是一組家具,更像是一個帶有情緒的場域,有自己的色彩語言與節奏感。飽和的藍、紅、灰,以及溫潤的原木色塊,以非常節制且舒適的比例分布在空間中。這些顏色不是為了裝飾或吸睛,而是作為空間情緒的引導,讓人進入後自然感受到變化與層次。設計師刻意不讓座位規律排列,而是以錯落方式打破單一視角,讓用餐的人可以自由選擇:想短暫停留,或是一坐就是一整天都很自然。每個座位區塊都有自己的「情緒設定」,不需要刻意裝飾或多說什麼,氛圍會自己說話。設計團隊希望這間咖啡廳跳脫一般商業空間追求一致性的傳統思維,而是更貼近生活的節奏:有高有低,有聚有散,有差異也有留白。人們走進來,不會被空間的風格綁住,也不需要特別找「最美拍照點」,而是可以自然地找到一個讓自己舒服的角落,跟朋友聊聊天,或是安靜地待在屬於自己的節奏裡。這是一種不強調形式的自在,一種讓生活自然發生的空間態度。
照片來源: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naav_studio/?hl=en
・麒鉅設計商業設計作品集|https://chig.design/0xcPE
・追蹤麒鉅設計 Instagram|https://chig.design/czHCb
・預約麒鉅設計師專業諮詢|https://chig.design/Y8vN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