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留磚拱與石牆的現代極簡設計-斯洛維尼亞

Stanovanje pod Gradom 的這棟老宅位於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城堡的山腳下。這個約 24.8 坪的住宅是由當地 Arhitekti Počivašek Petranovič 事務所老屋翻新;洽談專案時,屋主希望以最低預算進行全面翻新,因此設計團隊將這項意願視為核心策略,採取逐步拆除並保留原始結構的方式,並邀請屋主共同參與工程,形成一種「自己動手」的改造實踐。翻修前的公寓結構不良,空間狹窄陰暗,牆壁潮濕且布滿黴菌,環境惡劣。然而,這樣的條件成為發掘設計機會的起點。設計團隊以拱形磚頂、石砌牆面為主要設計靈感,並將這些歷史元素轉化成潔淨的白色背景,使光線、材質與空間形體在有限預算下變成富有張力的故事。

保留磚拱石牆 歷史結構的現代轉化調整

設計團隊先將室內層層剝離至裸露結構,移除陳舊的隔板與裝置,使石牆與磚拱完全顯露。隨後以礦物漆完整覆蓋,並在混凝土地面中預埋電、水與地板暖氣管線,讓百年老屋滿足現代需求。大跨拱門成為視覺的框架,客廳、餐廳與廚房沿著同一軸線貫穿,讓視線無阻、動線流暢。白色的表面更能強化採光,將原本陰暗的地下空間因多重反射而明亮寬闊。收納櫃與層架都刻意拉離牆面,讓結構輪廓完整顯現,也為未來功能的配置留下更多彈性。無隔牆的布局讓活動與視線都更加自由流動,原始結構的石材也能調節濕度與氣味,讓居住體驗回歸材料的本質。戶外光的投射,透過白牆與白紗窗簾轉化後在室內流動,空間不再像地窖,反而更似靜謐的靜修空間。此策略讓小坪數住宅中的每個細節都充滿存在感,結構成為生活背景,生活機能則在其間自然展開。

廚房浴室設計 以簡潔材質提升實用機能

廚房與餐廳沿牆布置,以膠合板系統櫃整合爐具、水槽與收納機能,檯面選用霧面不鏽鋼,兼具實用性與清潔的便利性。高櫃集中設於轉角,整合冰箱與儲物空間,提升整體使用效率。中央擺放一張簡約木質餐桌,搭配結構清晰的椅子,與拱形磚頂和石牆形成溫潤又富對比的情境。吊燈造型精簡,聚焦光線落在桌面,營造出柔和且安定的用餐氛圍。儘管格局不大,透過精準比例與材質節奏的安排,仍營造出開放、舒適且帶有日常溫度的居住空間。住宅內設有兩間各具風格的浴室,分別對應不同的使用區域。一間靠近公共空間,是一座嵌入式的獨立木盒,靠牆面卻不與其連接,彷彿一件置入空間的家具。此衛浴內規劃乾濕分離,牆面與地板鋪面皆選用白色小格磁磚,展現清爽、俐落且一致的材質語彙。另一間浴室設於主臥旁,保留原始磚拱與石牆結構,也是經由白色塗裝處理後呈現歷史與現代相融的樣貌。浴缸獨立擺設於牆角,搭配極簡木作洗手台與圓形鏡面,讓粗獷牆面與細緻配件對比出柔和張力。

自然光與留白 打造安靜靜謐的生活場域

Stanovanje pod Gradom 這間古董級的老宅,證明了即使條件艱困、預算有限,只要設計方向精準,依然能將空間翻轉。設計團隊沒有掩蓋老屋的歷史痕跡,反而將其視為敘事素材,從剝除、保留到轉化,逐步打造出一個潔白純淨、卻不失溫度的生活場域。光線在白牆與石材之間流動,串聯起客廳、廚房、浴室等空間,讓住宅從陰暗地窖變成沉靜、自在的避世角落。木作、金屬與礦物漆等元素,交織出樸實而不冰冷的材質語言,而無隔間的開放式配置,也讓生活在其中的人有更多彈性調整動線與使用方式。從整體構造到細節收邊,這個設計案讓老屋不只是重生,更擁有新的呼吸節奏。對設計師來說,這不只是一次翻新工程,更是一場與空間、時間、與居住者共同完成的溫柔協作。

照片來源:https://pocivasekpetranovic.si/stanovanje-pod-gradom/